「王辰课堂」王辰:钱不要都存银行!

金钱只有被好好利用才会产生价值。

 



抖音直播



2021年5月9日(母亲节)直播答疑;2021年4月18日课程《健康险销售新思维,谈谈自媒体上保险那些事》;2021年4月24日直播答疑。

点击进入

点下方绿标即可收听王辰老师本文



 

各位朋友,大家好,我是王辰。今天我们开始来谈一下理财的一些基本的规律和原则。

 



01

 

 

第一个原则就是:钱不要都存银行。有位专家说,银行就是给那些不会赚钱的人提供存钱的地方,让那些会赚钱的人拿我们的钱去赚钱,而且不需要说谢谢。



 

低利率时代存钱过多,等于浪费金钱的时间价值。但也不要都放家里,因为丢了没有人负责。存款利率太低,不适宜作为长期投资工具,靠银行的利率实在是难享受荣华富贵,银行存款也不具备复利的效益。



 

当然如果你有一个亿,2%的年利息也是200万,也不是小钱,那另当别论。通货膨胀造成购买力降低和实际报酬率下降,所以不要存太多存太久,过度储蓄等于浪费资源。当然,随时要用的钱还是要存银行。

 

赚钱是为了花,攒钱是留给将来花,怎么攒,就是理财。花掉的钱是我们的,没花的都是中国人民银行的。对于那些想把钱存入银行的人,我个人的建议是:“倒不如把钱尽早花掉!”这种建议初听之下颇为突兀,其实不无道理。



 

因为从经济学的观点来看,金钱越早使用越有价值,经济效用越高。我们将钱省下来存在银行,无非是想通过储蓄来创造未来更好的享受。然而在通货膨胀之下,延迟享受的结果是减少了享受。



02

 



 

当然敢把钱都花掉,第一你得有赚钱能力,这是你最大的财富和自信;第二你得买够保险,银行只要保证半年生活费就可以。所以理财就是银行存够平时花的,保险买够不得不花的,我们的任务就是大胆赚钱大胆花,每天享受生活像朵花。不买保险,就是省吃俭用不敢花,留着将来出事花。



 

过度储蓄的人,都是保守型的,风险厌恶型的。其实我们不知道,不冒任何风险也是一种风险。我们来举两个例子来证明这个观点。



 

1896年,诺贝尔捐献了980万美元作为诺贝尔基金会的原始基金,但是每年颁发的奖项至少需要支付500万美元的奖金。为了避免风险,该基金成立后只允许存银行买国债,结果到1953年基金会只剩下300多万美元,不足以发一次奖金。也就在这一年,基金会将原来只准存放银行与购买公债的理财方法,改变为以投资股票、房地产为主的理财方法。到1993年,基金会的总资产竟然滚到了2亿多美元。



03

 

 

另外一个例子就是《圣经》“马太福音”这一章里面的一个故事:主人要到外国去,把三位仆人叫到身边,按其才干分银子,第一个分得了五千,第二个得到了两千,第三个人只给了一千。主人走后,第一个仆人用五千两银子去做买卖,又赚了五千两;第二个照样也赚了两千两;第三个仆人把一千两银子埋在了地下。

 

过了好久,主人回来了,跟仆人们算账。第一个仆人汇报说赚了五千两银子,主人说:“好,可以让你享受主人的快乐。”第二个仆人汇报说我也赚了两千两银子,主人说:“好,可以让你享受主人的快乐。我要派你管理很多的事。”第三个仆人汇报说:“我把您分给的银子埋在地下,一个也没少,都在这里了。”主人骂了这个仆人一顿,并夺回了他这一千两银子,分给了那个拥有一万两银子的人。这个故事的结尾,就是著名的马太效应:“凡有的,还要加给他,叫他有余,没有的,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。”



 

这两个故事都是告诉我们,不要因为恐惧风险就不去投资。金钱只有被好好利用才会产生价值。



 

今天就讲到这里,明天继续。END



 

重要提示:代理人如何识别诈骗,保住辛苦赚来的钱

 

扫一扫进入小程序
发现更多精彩